7月初的巴山深处,涌动着青春的热浪。达州职业技术学院“医行巴山,智美赋能”基层服务践行团,将专业智慧与满腔热情带到巴中市化成镇宋家碥村,在田间地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实践。短短两日,这群大学生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技能温暖人心,给静谧的村庄注入了别样的活力,也换来了村民满心的温暖与谢意。

放下行囊,同学们便在老师的带领下,马不停蹄地深入村落。

慰问留守儿童时,送上的不仅是关怀和礼物,更是一份陪伴的暖意;


探望老党员,一声声贴心的健康问候,让老人们紧握他们的手,连声道谢:“谢谢你们记得我们啊!”

专业技能,此刻化作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:
数字文旅与艺术学院的同学们用画笔在斑驳墙面上“起舞”,昔日的灰墙悄然焕彩,“这画儿真好看,咱村大变样!”路过的村民啧啧称赞,脸上洋溢着喜悦。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,正从画布融入村民的心田。


智能建造学院的学子化身乡村房屋的“义诊医生”,细查安全隐患。“娃儿们眼睛真尖,帮我把这墙角的裂缝都找出来了,还教怎么修,这下睡觉踏实多了!”一位村民感激地说。他们还去看望留守老人,聊聊家常,送去温情。


智能制造学院的“能工巧匠”们在村委会办公室设点,家电“诊所”开张。电扇转起来了,收音机又唱起了歌,沉默的老电视重现光影...村民们送来一件件“生病”的电器,看着它们在同学们灵巧的双手下恢复如初,惊喜与感谢溢于言表:“这些大学生真有本事,可帮了大忙了!”


翌日清晨,村党群服务中心化身为健康驿站。智慧医技学院的学生们一丝不苟地为老人测血糖、量血压、查尿酸,筑起第一道健康防线。临床医学院学子开设健康讲堂,用大白话讲透糖尿病知识,让老人们连连点头。随后的中医理疗服务更是深受欢迎,艾灸、按摩、针灸的手艺,专业又暖心。“这艾灸一下,我这肩膀舒坦多了!”“这按摩手法好,比去城里方便!”老人们的赞许声,是对学子们技艺最好的肯定。






一场特别的红色之旅随之开启。在梁大湾村第一书记王铭的指引下,实践团怀着敬畏之心,瞻仰记录着烽火岁月的石刻标语,探访红色遗迹老虎洞,步入承载乡愁的文化礼堂。那些无声的石刻、深邃的山洞、典雅的礼堂,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,也让队员们更深刻地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脉搏与决心。




两天的时光飞逝,实践虽告段落,但青春的印记与温情已深深烙在宋家碥村的土地上。达职学子们将课堂知识化为服务乡村的力量,汗水浸透衣衫,笑容点燃希望。当大巴缓缓驶离,回望那片青山掩映的村落,墙上绚丽的彩绘闪耀,村民们的挥手道别里,藏着说不尽的感谢。这份青春的答卷,写在巴山的沟壑间,更写进了村民们舒展开的笑脸里——是赋能,更是温暖的回响。